热门搜索:液氧、液氮、液氩、氢气山东/淄博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液氮安全技术使用说明书

发布时间:2021-01-12 09:29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氮[液化的]
化学品英文名称:Nitrogen ,refrigerated liquid
企业名称:淄博盈徳气体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傅山工业园
邮编:255084
电子邮件地址:linig.zb@yingdegas.com
联系电话:18615157691
企业应急电话:18615157691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化肥、氨、硝酸等化合物制造,惰性保护介质,冶金、金属加工行业保护气,化纤生产保护气,医药包装、医药置换气,速冻食品制冷剂,冷冻剂电子业中的外延,扩散化学气相淀积,离子注入光刻等,校正气、标准气等。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低温液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6-2013),第六部分:加压气体。该产品属于:加压气体-冷冻液化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含冷冻气体,可引起冻伤。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穿防寒服;戴防寒手套、防护面罩、防护眼镜;
现场配氧分析仪。
远离火种、热源。
事故响应:
疏散所有人员到安全场所,对发生区域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人员至上风处。
液氮会立即汽化形成蒸气云。如果可能的话,关闭相关流量。
火灾时,如能确保安全,堵漏,用水喷淋容器外壁防止容器受热开裂爆炸。当冷却后不再危险时,把贮罐从火灾区移开。
用温水使冻伤部位复温,不得搓擦冻伤处。立即就医。
受害者缺氧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安全储存:液体在低温储罐中存放。气体储存于通风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气瓶应有防倒措施。
低温储槽装有减压阀来控制内部压力,在正常情况下 ,容器会定期排放气体减压,不要堵塞拆除和乱调减压阀。
废弃处置:1.请不要试着处理剩余的或无用的产品。联系您的供应商。
2.紧急处理时,在通风井或空旷区把废物慢慢放空。
3.保持排放地点的空气畅通。
物理化学危险:低温液体,惰性气体,具窒息性,容器受热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如氮气过量,可使空气中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混合物 □                          
危险组分                 浓度,%                      CAS No.                
≥99.2% 7727-37-9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流水冲洗十五分钟以上,就医治疗。冻伤严重者,在被褥中保暖,迅速将冻伤部位置于38-42℃温水中浸泡。当伤者皮肤转红或寒战时,从水中抽出,擦干,保暖,使体温回升。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眼睛接触:流水冲洗十五分钟以上,就医治疗。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    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空气中氮含量增高将使吸入氧气分压下降,有引起缺氧窒息危险。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氮,可导致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的危险。液氮与人体接触会引起冻伤危险。
对施救者的忠告:穿戴好防寒服、低温棉手套,当心冻伤;佩戴呼吸器,防止窒息。必须熟练掌握施救方法和要领。
医生的特别提示:对氮中毒患者救治前,必须全面了解发病情况,以免与症状相似的癫痫病等其他疾病混淆,延误治疗时机。
及时的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病重期间,医护人员要24小时陪护,做好各项指标检测,轻伤患者至少住院观察(24-28)小时。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特别危险性:容器受热有开裂、爆炸危险,液体外泄会迅速汽化,局部区域缺氧会引发人员窒息。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氮蒸发。用水冷却容器,以防受热爆炸。选择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现场配备氧分析仪,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
第六部分 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作业现场配氧分析仪,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戴低温棉手套。
迅速关闭所有能够关闭的阀门。
用水枪向泄漏处喷水,降低泄漏压力,减少泄漏量,或使泄漏处结冰进而堵漏。
用棉布等缠裹、堵塞泄漏点,制止泄漏。
对于泄漏到地面的液体,使用砂土覆盖,控制液体到处流散。
若泄漏严重,用防爆风机对准泄漏液体吹风,加快液体气化。
如果堵漏严重受阻,则将液体排放阀适当打开排放,并用风机加速气化。
发生大量泄漏、爆炸时,应立即尽一切可能关闭各控制阀门,防止事态扩大。
立即将人员和物资疏散到安全地带,做好消防、抢救准各工作,以免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环境保护措施:无资料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允许泄漏气体安全地排放到空气中。必要时采取防爆风机强制通风驱散气体,排放至大气中。可用雾状水或蒸汽加速汽化。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排液时,应缓慢操作并密切注意槽内压力的变化,不允许槽内出现负压。严禁敲打或用火烘烤冻结部位,也不得用水喷淋这些部位,宜用(70~80)℃的热氮气或热空气加热解冻。充装瓶氮时,气瓶需配戴好瓶帽、防震圈,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充装前必须确认待充气瓶已经检验合格;向气瓶内充气,速度不得大于8m3/h(标准状态气体),充装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液体储存于低温绝热容器内,要保证安全阀、爆破片完好,阀门不泄漏,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无资料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设备、容器、管路严格密闭,现场保持通风良好,配备氧分析仪。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防护面罩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寒服,定期检查肺功能。
手防护:戴防寒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防止冻伤。携带便携式氧分析仪。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气味:无味
pH 值:无资料 熔点/凝固点(℃):-209.9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195.6 闪点(℃):无资料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蒸气压(KPa):1026.42(-173℃) 蒸气密度(空气=1):0.97
相对密度(水=1):0.81(-196℃)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辛醇/水分配系数:0.67 自燃温度(℃):无资料
分解温度(℃):无资料 气味阈值:无资料
蒸发速率:无资料 易燃性:不燃
临界温度(℃):-147.1 临界压力(MPa):3.40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无资料。
应避免接触的条件:高温、明火
危险反应:氮气与臭氧的混合物在金属容器内发生爆炸性反应。
危险分解产物:无。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无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皮肤眼睑变青无知觉直至窒息死亡。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迁移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产品空气稀释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去  
不洁的包装:用干净的空气吹扫、置换被污染的容器内部,废弃容器联系厂家回收处理。
废弃注意事项:应在开阔地直接排入大气,加强通风,防止人员窒息。
 不得采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废弃处置本品。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977           
联合国运输名称:冷冻液化氮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2.2类       
包装类别:Ⅲ类包装
包装标志:非易燃无毒气体
包装方法:储存于低温液体绝热容器内。
海洋污染物(是/否):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并有相应危化品运输资质。
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液体容器应绝热良好,确保阀门关紧,没有泄漏;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及数量的消防器材和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系列规范”GB30000.2-29
              《危险化学品目录》:列入,将该物质危险性类别划为加压气体。
《剧毒化学品名录》:未列入。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2类不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最新修订版日期:2016年12月1日
修改说明:本SDS按照《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6-201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标准编制;
缩略语说明:
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PC-STEL:指在遵守PC-TWA前提允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TLV-C:瞬时亦不得超过的限值。是专门对某些物质如刺激性气体或以急性作用为主的物质规定的。
TLV-TWA:是指每日工作8小时或每周工作40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浓度下终身工作时间反复接触对几乎全部工人都不致产生不良效应。
TLV-STEL:是在保证遵守TLV-TWA的情况下,容许工人连续接触15min的最大浓度。此浓度在每个工作日中不得超过4次,且两次接触间隔至少60min。它是TLV-TWA的一个补充。
IARC:是指国际癌症研究所
RTECS:是指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的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
HSDB:是指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危险物质数据库
ACGIH:是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